记者从贵州省教育厅获悉,2016年至2018年,“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 ■◆★◆“中国-东盟幼儿教师发展中心”等一批双边■◆◆★■◆、多边合作交流平台在贵州成立,进一步拓展贵州教育国际交流空间。
在华留学这几年■◆■★★◆,许诺不仅成长很多■★★★◆,也见证了贵州的发展★■◆:◆■“地无三尺平◆★★◆”的贵州高铁网络连通四方,大数据引领下的移动支付让生活更便捷……■◆★★“刚来贵州时■■■,路程是近10个小时的‘慢火车+飞机’,而如今‘高铁+飞机’的回家路只需约4小时。”许诺说■◆◆,比起四年前,学校里的“老乡”也从最初的3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100多人◆◆◆◆。
高中毕业前◆■,一直生活在老挝的许诺就接触到中国文化★■。“很多中文歌曲在老挝都比较流行■★★■★,比如《童话》,虽听不懂歌词,但优美的旋律还是让人印象深刻。”文化的魅力让许诺一直向往中国。
回忆起刚到贵州大学学习之初,语言不通、饮食不同■◆◆◆★、文化差异等让只有18岁的许诺显得有些消沉★★。★◆★“那时远离父母★◆■■◆,语言的障碍使学习和生活显得困难而孤独■■★◆◆,甚至害怕与人交流。★★★”许诺说,感觉生活被紧紧“箍”在特别小的“老乡圈■★◆◆◆”里★■★■◆■,根本走不出去。
“教育合作是对外交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优势互补◆■■◆■,互利互惠,是国与国之间最深入人心的交流机制。■◆■★■★”张成霞说◆◆★◆,如今“一带一路”倡议为更多学校和地区发展带来新机遇。
“学校每年在接收留学生的同时■■★,也会派遣优秀教师和学生到东盟国家开展教育交流◆■■。”张成霞说,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学校对外交流合作实现了不少★■◆“零突破”。
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每年在贵州大学长短期留学生从442人次增加到1073人次,生源国家从32个增加至69个■◆■。目前■◆,长期留学生超过10人的国家有14个◆◆★■★★,包括泰国、越南、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俄罗斯等。
贵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张成霞说,2008年之前■★,学校留学生人数增长较为缓慢◆★★◆◆,后来在国家和省里不断提出的多项支持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政策的引领下■◆◆◆■◆,“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都实现了较大跨越◆◆。
短暂的融入困难很快被友好的环境和自己的努力所消解◆■★★■◆。大学里,同学的友善,老师的耐心,以及自己的勤奋◆★◆◆■◆,让许诺很快找到了融入中国生活的切入口■★◆◆◆:从文化入手,多交中国朋友、多看中文电视节目、多了解中国地方民俗文化。
放眼全省,不仅有类似贵州大学等高等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取得新成效,不少职业院校也积极加强对外合作办学,尤其是与东盟国家联系更加密切,更多合作项目落户贵州。
贵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李博介绍★◆■,贵州大学是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的主要选择地之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来,学校对外交流合作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吸引了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来留学。
会唱中文流行歌曲■■★★■★,会跳贵州苗族舞蹈,与同学中文交流“零障碍”■■★◆◆,来自老挝的留学生许诺认为★★■◆★■,这是自己在贵州大学生活学习四年来最自豪的成长与变化。